全国咨询热线:13926824945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欧标型材

迎风势正起

时间:2024-04-05 作者:工业欧标型材 点击:1

  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湖北梨威·湖北工业大学”智能化养殖设备校企研发中心、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先后揭牌。在富川大地,阳新推出“科创38条”,大手笔建设10个重点科创平台。

  一季度,黄石发放“再担科创贷”科技信贷金额8247.5万元,同比增长140%。湖北实美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车电池系统用铝型材材质及挤出成型技术探讨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团队”等三个团队入选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团队”。

  肩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历史使命,黄石,这座“钢的城”,正发力各类科创平台,奋进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征程。

  打开历史长卷,每一次的高光时刻,都生动诠释了黄石这座城市深厚的工业基因和创新的发展氛围。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美好未来奔去。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处在量变积累向质变跃升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突破期的黄石被赋予了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立足实践发展,回应时代关切。黄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推进区域科创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双创”平台建设,实现内外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一体化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重点实验室、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制定管理办法,建立激励考评机制,出台绩效评价方案,对通过绩效考评的研发机构给予后补助支持,未通过的予以摘牌。

  ——聚焦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持续推进“四个10”重大科创项目建设,打造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截至目前,黄石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县市区“双创”平台实现全覆盖。全市557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均建有县级以上研发机构。发展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等19家,总孵化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400余家。

  以2022年为例——这一年,黄石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指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分别位居全国第80位和95位。

  这一年,大冶湖高新区首次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黄石科技城、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建成开园。

  这一年,黄石智能物流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晋级省级研究院。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园、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同时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

  这一年,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高效通用设备制造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3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建一座城,兴一方业。在大冶湖畔大冶湖核心区这片新生的土地,正不断迸发出新活力。

  2019年,一颗“创新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黄石科技城建成面积14万多平方米,完成投资约7.6亿元,成为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载体。

  树成形而凤凰至,凤凰至而活力足。“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招商运营。”黄石市高新投总经理徐威说,2022年完成项目签约52个,入驻科技型企业32家,其中仅第四季度入驻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

  “研发在外地、生产在黄石,引才在外地、用才在黄石”,黄石科创飞地模式第一个链接上的是省城武汉。开园以来,武汉离岸科创园累计签约单位85家,培育科技型企业65家,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成果转化中心3家。

  坐落于上海松江区的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紧随其后,于2022年正式开园运营。如今,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北京离岸科创中心也在同步加紧谋划。

  在这“一城多园”的骨架下,更多的创新平台生成了黄石创新发展的细微血脉:与武汉大学共建电子信息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正在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研究院建设,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已形成共建平台协议……

  “随着区域一体化,创新要素区域流动日趋活跃,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区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红霞说。

  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跟产业需求深层次地融合,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科创平台,黄石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四链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黄石创新电子信息研究院为例,这个不满周岁的“新生儿”已然挣脱“襁褓”,由“幕后”走向“前台”。

  不到一年的时间,研究院深入调研了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梳理了出20微米线间距细线路激光成型、基于高精度制冷器件芯片、PCB产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气体监测、加氢站氢气泄漏在线监测产业等五项技术需求。

  对接了技术团队,提出了解决方案,开展技术攻关。据介绍,目前,PCB产线MES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项目相关智能系统已完成注册,产品框架已开发完成,正在相关企业产线中验证完善。基于高精度制冷器件集成芯片项目已完成样品验证,项目公司准备进行孵化。

  “研究院的价值,在于跟企业解决共性的问题,提升产业效率,带动全行业健康向好发展。”黄石创新电子信息研究院首席运营官李德说。

  而资历相对“老成”的黄石市铜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联高校、引智力、攻难题、钻科研……通过种种途径,研究院为铜加工产业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仅2022年,研究院就申报1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

  智能物流输送装备产业研究院、黄石科创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研的溢出效应通过研究院这样的平台传导到生产线上,附加到一件件高新技术产品中。

  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三丰智能)副总经理任海伟表示,“我们建设研究院的初衷,就是为智能物流装备行业提供关键共性‘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三丰智能高举创新大旗,依靠机制创新和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建起了智能物流输送装备产业研究院。

  “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它虽有依托的共建单位,但又置身于主体之外,有着非常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任海伟表示,企业在研究院成立初期,就建立了核心团队持股计划,把自主培养和柔性引才相结合,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2022年,研究院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平台健康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创新平台,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实现了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的去中心化对接,湖北博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他们在我们这里学到了很多实操知识,我们的员工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在和湖北理工学院开展产学融合发展中,公司行政总经理陈东鸿用“相得益彰”四个字来形容彼此间的融合。

  而这种“相得益彰”在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先锋的解读中,能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

  作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载体,近年来,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积极探索“产业融入校区、服务融入社区、科技融入园区”的“三区融合”新模式,引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高校的20余个教授专家团队服务于园区企业。

  “为企业解决科技和用人需求,为老师提供用武之地,为学生扩大就业渠道,这不只是双赢,而是‘多赢’!”徐先锋将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这座省属高校首家大型科技园,比喻为“门当户对联姻”,通过这种有机的结合,大学科技园正日益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教育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建设”是探索实践,“赋能”才是要义所在。选择黄石的企业和项目是绝对权威的“发言人”。

  “选择黄石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这是黄石市蓝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俊雄由衷地感慨。创业成本、科技要素、交通区位、产业引力……这些曾被陈俊雄列入选择黄石的标准,如今帮助他的公司实现了年产值过千万元。

  从报批、报建到场地、政策,黄石高新绿岑新能源项目几乎是“一路绿灯”式进驻到黄石科技城。黄石高质量的科创环境,护航着公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今年,我们准备向湖北省建设厅和湖北省科技厅申报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明年我们还将就产业园区绿色低碳项目向住建部申报。”黄石高新绿岑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继文对未来信心满满。

  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创造,不仅需要软实力,还需要硬支撑。黄石各大科创平台坚持服务企业促发展,整合阵地资源,打造集办公、研发技术、创新孵化、商务洽谈、休闲于一体的双创示范基地,着力为公司可以提供低成本的拎包入驻服务。

  进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的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在入驻园区后,利用园区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周边丰富的科教资源,与华中科技大学李建军教授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业务发展迅猛,营业收入实现超100%增长率,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2年成为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连续三年被认定为光谷瞪羚企业。

  科创大平台逐渐完备,人才聚集效应凸显,企业扎扎实实获得发展新动能。湖北众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的企业。入驻之前的开发团队只有10人,入驻园区后,现已扩充至23人。

  目前,借助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众堃科技经营事物的规模已扩大到全国各省市,计划3年内人员规模至少达到300人,确保各项业务实现可持续增长。

  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园区之前,在武汉只有一个4人科研小组负责产品的研发工作。入驻离岸科创园后,借助园区提供的人才招聘平台,企业与武汉人才资源实现无缝对接,仅半年时间,研发小组就发展成为由中科院博士带队、硕士学历占比90%以上的26人“豪华”战队。

  依托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三丰智能在科创园设立武汉技术中心,大量引进专业方面技术工程师和大学生在武汉技术中心工作。

  “通过《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公司和武汉黄石众多高校高品质人才签订新研发的协议,可以在不影响他们工作的前提下,抽出时间到三丰智能上班,让我们查阅国际先进资料和专利情况,分析项目的难点和关键技术,目前半导体输送OHT小车的结构及形式和核心部件已经确定,马上后期准备制作样机做验证。”任海伟说。

  登高望远天地宽,风劲潮涌奋楫先。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黄石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正成为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培育高科技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

  市科技局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黄石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首次突破1000家、500家,达1572家、586家;省高新技术百强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41家;融通高科获批省级“独角兽”企业,全省仅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2.73%,稳居全省前列。

  科技的自立自强,为黄石奋进全省第一方阵,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